永康大型锡画《凤舞丽州》竟有拉铆钉功劳
永康大型锡画《凤舞丽州》竟有拉铆钉功劳
永康锡雕是国家级非遗项目,《凤舞丽州》“主要是为了表现永康人民的善良、勤奋、智慧和永康社会的欣欣向荣的面貌。”盛一原说,创作时,他们以永康城区局部的抽象画为背景,以饱满挺拔麦穗作边框,方形、矩形、圆形、三角、多菱角等几何图形代替传统的线条,表现永康蓬勃生机的大地;以波动的水纹代替地面的河流江水,使整个抽象画显得琳琅满目,生机勃勃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11只翩翩起舞的凤凰,象征着永康人民喜获丰收,欢庆团聚,八方嘉宾云集永康的喜悦场景。
这其中,凤凰两只大,九只小。大凤凰运用了精雕细琢的工笔(浮雕)手法,其余九只运用了写意手法。
整幅画历经熔化、压片、浇铸、画样、裁剪、焊接、敲打、锉、刮、磨等几十道工序。
当这幅高1.85米,长3.6米,重600公斤的银光闪闪的大型锡雕装上酒店大堂时,顿有四壁生辉之感。
众所周知,锡的特点是软,面对一幅600公斤重的锡画,如何增加锡的硬度,增强锡画的承受力以支撑作品不变形,就是一个不易攻克的难关。
面对第一个难题,盛一原团队向科研人员求教,调整锡合金的配方,将原来“97%锡+2%铜+1%锑”配方调整为“97%锡+2%锑+1%铜”。
别小看这1%比例的调整,因为锑的硬度是铜的几十倍。经过调整试验,锡合金的硬度,果然大大增强。
三分手艺,七分工具。为了提高工效,盛一原团队专为《凤舞丽州》锡画用拉铆钉加固改做了二十多件工具。在不损害锡雕艺术水准的前提下,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。
据了解,永康锡雕始于五代,上千年来几度辉煌,几度沉寂,但像《凤舞丽州》这样的大型作品,永康千年锡雕史上并没有出现过。
热点新闻